English

千里做“网”只为财

2001-01-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朱岭云 我有话说

还是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如果别人问你在哪里工作,说是在网站就会招来艳羡的目光,可是到了年底,这样的回答在很多人的眼里简直就成了一种调侃的笑资。以至于在网上流行这么一个杜撰出来的不好笑的笑话:某网站的少年CEO“阿毛”在破产后跳楼了,后来他妈妈在中关村的街上看到卖盗版光盘的,凝视良久,说:“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不是做稻糠亩(.com)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于是卖盗版光盘的人就安慰伊:“您也别太难过了,毕竟大家都是做IT的……”

2000年,互联网怎么啦?

股市的故事

1998年底的时候,所有的人还都相信:网络公司不赚钱没有关系,只要有了“注意力”,就有了未来,有未来就会有人投钱。我和别人说企业不赚钱是不健康的,别人就像是看着刚出土的兵马俑一样地看着我说:“老兄,你过时啦!”

大家心照不宣的是,风险投资之所以当时那样地青睐网络公司,说白了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公司能够在纳斯达克上市赚钱。当时有人预测说2000年是网战“批量上市”的年份,去年年初,8848、实华开、阿里巴巴、易趣、焦点网、金蝶等都或明或暗地表示要在纳斯达克或香港创业板上市。

去年4月13日,新浪率先在纳斯达克上市,股市对于这个来自神秘东方国度的企业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当天交易所的公告牌上打出了“纳斯达克欢迎新浪”的字样,新浪的挂牌价是17美元,当日上涨21%,5月份还创下了58美元的记录。国内的网络精英显然是被来自大洋彼岸的资本金矿热情打动了,网易、搜狐相继争取到了上市的资格。可是,网易上市的当天就跌破了发行价,搜狐苦苦支撑了三天,也遭到了同样的打击。CEO们固然可以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来解释这些尴尬的现象,可此后“中国概念股”的一路狂泻(详细情况请见《中国概念大话西游》,《中华读书报》2000年8月16日)却显得这样的说法不能自圆其说。

事实就是这样严酷:中国互联网企业盼着在纳斯达克上市,所有的风险投资都等着自己投资的公司有上市的一天好收获胜利的果实,但纳斯达克不是空想家的天堂,企业没有良好的业绩就会遭到冷遇,满怀希望的“中国概念股”上市后一路狂跌,国外的网络公司情形也大为不妙,这种局面直接动摇了风险投资对于网络公司的信心——网络公司开始进入了资本的严冬。在国内,有的网站被传统企业收编,有的则被同类网站兼并。特色网站能落得像“黄金书屋”、“吃喝玩乐”那样的结局就算是好的,更多则面临着倒闭的危机,各种问题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二连三:资金短缺、人才流失、法律纠纷……大家都在喊:.com误人不浅!

股市是一个社会经济状况的“晴雨表”,股票的表现是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相当准确的评价。美林公司的分析员说:在未来的几年内即使网上广告市场前景良好也不足以支撑如此之多的互联网公司。纳斯达克的警钟敲醒了所有网络公司的美梦——不赢利企业就要出现危机!在股市狂泻的情况下,网络公司纷纷向增源节支的方向发展。以前专门爱在各种地方出风头的某网站著名的×总裁渐渐不出风头了,开始为了赢利而奔波,业内人士介绍说他能为一个1万元的合作项目亲自飞一趟东北;去年年底的时候一大批网站开始裁员——从CEO到财务总监到清洁工,在职的员工庆幸自己没有下岗的时候却发现:降薪了……

海外投资人关注的投资对象绝大部分还是本土公司,“中国概念股”只是一只“放鸡蛋”的“篮子”——一只不大的“篮子”,没有充分的理由就不会在这只“篮子”里放“鸡蛋”,最充分的理由永远只有一条——赢利!

根据美国高盛公司对新浪去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分析,新浪会在2002年9月实现盈利。只有到了赢利的时候,“中国概念股”才能真正摆脱“概念”的性质,拿业绩向纳斯达克“叫板”。现在是怎么着都行,就是别不赚钱。赚钱,是2000年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主题。

“春天”的到来必然要经过“严冬”的考验,可不是谁都能过冬……

互联网的“社会大分工”

网站要赢利,一个关键就是要节省运营的成本。记得去年的时候,网站的人个个财大气粗,连一台打字用计算机都是让网友们咬牙切齿的PIII+17口寸显示器的配置,某些不太出名的网站能花几万元去买一台苹果G4来做一些网络上用的图片……需要服务器?买!需要专线?买!需要网站开发?雇人!反正有的是钱,根本就不必在乎成本,至于投入/产出比,对不起,我们网络公司目前是不赢利的,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未来才是我们赚钱的时候。

春天的结束对于网络公司来说是一个新的冬天的开始,纳斯达克股市上网络公司股票的价格暴跌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的网络公司发出了资本意志的信号:资本开始失去等到未来网络公司赢利那一天的耐心了!

网站的收入在短期内还看不到飞跃的迹象,要实现赢利就必须要降低运营的成本。网站什么业务都自己解决,必然会出现资源的闲置。比如说租用一条专线,数据流量一般达不到极限,这是资源的浪费;再比如说网站要自己开发一个应用程序,成本投入是一定的,但是使用者却只有一个,这又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如果坚持什么业务都自己做而不发挥社会分工的优势,运营的成本就永远都不可能降下来,况且这样既做不好非核心业务,也不能专注于自己核心的业务。

市场总是被需求所召唤,在网络公司谋求降低运营成本的时候,互联网外包业务开始兴起。Gartner Group预测:今年将有近80%的全球化企业开始使用外包服务。外包服务是用户将全部或一部分的信息系统,在规定的服务水平基础上委托给外部的服务商,由其管理及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服务,它是对网络公司业务的一种分离,在节约运营成本的同时也简化了企业的管理,让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保证业务的质量和市场开发。去年互联网市场上出现了三大外包服务提供商:ASP、IDC、AIP。

ASP指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模式是一种以出租的形式提供包括软、硬件和信息服务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的网络增值服务。ASP正式诞生于1998年底到1999年初之间,一年后ASP才在资本市场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ASP的商业模式,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说搜索引擎,过去很多网站使用的搜索引擎都是自己开发的、专用的,投入大而效果却不一定好。而使用ASP模式只要开发一个搜索引擎、做一次数据更新,所有使用这个应用服务的网站就都可以享受到这个搜索引擎和更新的服务,在节省开发投入的同时降低了更新维护的成本,而服务的质量却得了到提高。比如说雅虎开始采用的先是Inktomi的、后来是Google的搜索引擎。国内主要使用的是百度的中文搜索引擎,如新浪、搜狐、ChinaRen、硅谷动力。

IDC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的缩写,其核心业务就是网站系统外包。它是指把企业的网站放到一家IDC的机房中,IDC提供服务器硬件、冗余网络、监管服务、后备电源、存放空间及其它管理。其优点首先是节约成本;其次是改善网站系统性能。IDC对于场地、设备、电力、环境等要求很高,一个大型IDC的电力保障系统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站。国内IDC的代表企业目前有263、世纪互联等,可是看好这个市场的企业却很多,就连素以“端庄秀丽”著称的中国电信也放下了“淑女”的架子,对这个市场极大地关注,去年年底主办了为期二天的首届中国ASP+IDC大会。

AIP是应用基础设施提供商(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 Provider),是继IDC、ASP之后的又一新兴的服务模式,在国内最先由亚信提出。在国外这项业务也是刚刚起步,其倡导者之一就是Netscape公司的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dreessen)的LoudCloud公司。当互联网的应用相继经历了接入服务(ISP)、内容服务(ICP)、数据中心服务(IDC)和应用服务(ASP)等环节和阶段后,一种普遍而强烈的“管理服务(Managing Service)”需求应运而生。这种在IDC平台的基础上为ASP、ICP以及大批正在向网络经营模式转型的传统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客户化的应用架构和管理服务的新兴业务,被认为是“互联网价值链中长期被忽视的关键一环”。根据专家的分析,无论是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还是应用服务,其业务持续稳定的开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有赖于把公司的关注点和关键资源集中在本公司的核心业务而非网络技术方案的设计、网络的维护和升级上,而目前的IDC就其业务性质和专业特点而言,更多地是提供空间和带宽服务,这就需要一种面向应用的AIP为其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和更经济的应用管理服务。在业务关系上,AIP处于IDC和ASP中间,它提供IDC和ASP所不能提供的应用基础设施,比如网络架构、存储备份、负载分担、数据库存取、安全服务等等。亚信公司CEO丁健先生说:“从互联网产业和应用的发展看,AIP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向人们昭示:越来越多的从事传统业务和新型网络业务的公司都将把注意力重新放在其自身业务上,而将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应用环境的维护外包给专业的管理服务公司;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产业界,一个包含AIP的新型价值链正在构建完成,其中AIP、IDC、ASP等都会因其特有的专业分工和规模效益显现其不可替代的商业价值。”

互联网分工的出现和日益细化是网络公司节约运营成本的需要,而专业化的分工优势使服务的质量走上了工业化的标准——无论是服务提供商还是网络公司,“回归业务”是互联网分工的直接结果。

分分合合谁家事

为了企业的赢利,中国互联网2000年重新洗牌,该合并的合并,该分离的分离。上网的人很少有不知道ChinaRen的,这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门户型网站,“归国创业”的“三剑客”曾经一度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决不做电子商务”的宣言也让大家的心灵感受了一番灵与肉的震撼,就连中关村大街上卖盗版光盘的“粘客”都被白颐路上“人人都上ChinaRen”的路牌广告冲击所绝倒。去年夏天的时候,ChinaRen是一个顶牛的网站,连大名鼎鼎的人人网都一度曾被误认为是它的一个子频道。到了9月份,有消息说:ChinaRen要被搜狐给收购了!业界顿时一片喧哗,有的人表示诧异,有的漠然,也有的人认为这是早晚的事情,当时的两家公司谁都不承认这个传闻。到了10月30日,搜狐正式对外宣布:搜狐收购ChinaRen的工作正式结束!曾经一度显赫的ChinaRen在人们的记忆中开始淡化,衬一舟等人让ChinaRen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理想终于成了梦想。大街上可以看到“人人都上ChinaRen”的广告路牌数量开始减少,新的“官方”广告说法是:“依旧ChinaRen,从此更精彩”——“彩”的最后一笔变成了搜狐那条到处可见的“狐狸尾巴”。狗尾续貂不是一个褒义词,反之呢?

随着搜狐收购ChinaRen,舆论界开始了新的一轮喧闹,有人惊呼:“知本向资本低头”。可是不管人们的反应如何,企业要赢利就要有行动,自己不能赚钱就只有两条道路可走:倒闭或是被收购。新的一轮并购活动由此揭开了序幕:联想收购赢时通、广东证券收购盛润、Tom.com收购163.net、Tom.com收购鲨威……无数的并购事件我们无法一一列举,网站拍卖会的举办给人一种集体“卖身葬父”的悲怆和苍凉——大家本来就知道:做企业一定要赚钱,不能赚钱的企业是无法长期生存的——可是似乎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分离的故事出现在去年年底:8848分家了!这个曾经“登数字巅峰,览IT风云”的网络公司终于也在赢利的趋势下走上了业务的分离。分家后的8848业务集中在B2B上,主要从事网络渠道、网上电子市场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原来的B2C业务部分成立一个名叫“时代珠峰”(www.my8848.net)的子公司,继续从事零售业务。

8848为什么会分家?原因很简单,也很实在:为了赚钱!原来B2C业务运营的成本太高而利润很低,同时B2C业务本身也不是被资本市场看好的业务,据说王峻涛在给投资商讲8848B2C业务的时候,投资商非常不感兴趣,换了一个人进来听他讲。8848需要新的突破,需要赢利,与其绑在一起跳楼,不如忍痛剥离。B2C什么时候能赚钱还不知道,反正深圳有一家公司看好这个市场,投了很多钱给“时代珠峰”,估计撑一段时间倒也问题不大。

新的8848比原来的8848更加理性了,把赢利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基石,管理的团队也由原来的“创业网民”为主导变为“职业经理人”为主导。原来的8848像是在“玩游戏”,分离后的8848更像是在“做生意”——这就是市场和资本选择的结果:盈利是企业的根本。分也好、合也罢,成龙唱到:“人说爱情故事分分合合不必强求”,你走你的道,我过我的桥,既然大家都明白了要赢利的目标,那就干吧!

免费的没落

免费其实是一个不是很确切的说法,英文中的表达方式是free,还有自由、随意的意思。最早鼓吹免费原则的是美国前卫期刊Wired杂志的主编凯文·凯利,1997年他提出了名噪一时的“新经济法则”,指出许多长期以来被人们奉为圣经的经济规律(如物以稀为贵)均不再成立。当时的纳斯达克如脱缰野马,狂涨特涨,风险投资四处扔钱,企业只要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眼球”和获得广告业务就行了,根本不用考虑赢利的问题。在他所提出的新“法则”中,有一条是向顾客提供免费服务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经营手段。免费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什么呢?第一,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其价值也将相应地增加。第二,开展免费服务的公司可利用产品的渗透力来达到盈利目的。一旦产品的价值得以确立,让消费者感到不可或缺,公司便可以借机出售辅助服务或升级产品。比如,免费赠送手机的电信商可通过向使用其增值服务的用户收取费用盈利。第三,免费服务能够很快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对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大有好处。

部分企业在新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功事例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凯利的观点并非是疯狂的空想。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网景和微软公司先后免费赠送浏览器软件;Java也是免费的……其后,免费信息、免费下载、免费个人主页、免费电子邮件甚至免费上网、免费电脑纷纷涌现,而同时网民的抱怨似乎也正在滚雪球似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网民变得很像“刁民”,牢骚不断;而网站一边四处救火,一边拿免费当磁石,笼络稀缺的网民资源。

然而事到如今,当赢利的问题成为网站当务之急的时候,免费,这个曾经让网络公司一夜成名的法宝就成了网络公司最大的敌人。当时所有的免费服务提供者都已经是骑虎难下:如果取消免费服务,绝大部分使用者就会跑到自己的竞争对手那里去,而这个过程简单到只要坐在计算机前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完成。即便是目前所有免费服务提供商达成收费协议,只要出现一个新的免费服务提供商就会迅速成长起来打败这些老牌公司。在这个两难选择下,所有的网络公司都感到束手无策——去年国内几个著名的免费邮件提供商试图取消免费服务开始全面收费业务,可是民意调查的结果让他们最终还是没有这个胆量。尽管收费可以保证服务的质量、收费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

风风火火的Linux已经渐趋平静了,免费邮件现在面临着新一轮的考验,这种饮鸩止渴的免费还能持续多久?公司要开张、员工要吃饭,这都需要一个前提作保障,就是企业要赢利。

免费可以帮助一个公司迅速成长,甚至能把自己的产品推到业界标准的领袖地位,可是如果都免费就等于都不免费——世界就是这样地辩证。

2001年的互联网会怎样?

谁也不能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只要网络公司都明白了要赢利的硬道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001年的互联网产业必然会向更理性、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个人也相信,只要能保证赢利是企业的根本宗旨,2001年的互联网会出现新的繁荣——因为互联网即便不是造物主耶和华万能的手,最起码也是天使长米加勒手中燃烧的宝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